最新消息

機器人商機火 科技業卡位

  • 臉書
  • twitter
  • 分享到噗浪Plurk
  • 友善列印
  • Email

看好未來十年市場將大幅成長 鴻海、廣達、緯創、仁寶、台達電等爭相投入

【記者何佩儒、徐珮君、孫靖媛╱台北報導】

特斯拉、小米砸重金開發仿生機器人,人類對人形機器人的科幻夢,隨著AI演算法的精進與通訊技術提升,已日漸成真。電子大咖包括鴻海、廣達、緯創、仁寶等,近年更陸續加入開發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行列,台灣科技界正颳起機器人旋風。

「未來十年,將是機器人大幅成長的黃金十年!」工研院機械所長饒達仁樂觀表示,機器載具,也就是硬體,已發展到一定程度,其他額外的零組件與軟體及其產生的服務,也都相當成熟,各方業者都在努力開發中。

根據市調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預估,全球機器人市場在2026年將達740億美元(約新台幣2.3兆元);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則統計,2021年全球工廠新安裝了51.7萬台工業機器人,年增三成,創下歷史新高,迄今全球可操作的工業機器人,也已達到350萬台新紀錄。

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總經理黃國聰表示,台灣電子大廠包括仁寶、廣達、台達電、華碩、金寶等,自2008年起,即陸續投入機器手臂、機器人的開發,台灣智能就是原來仁寶機器人及智動化團隊出來創立的。

「機器人還有很多想像,有不同技術層次,大家都在努力尋找『聖杯』,希望得到市場認同,」黃國聰認為,就像很多人會問5G的殺手級應用是什麼?大家也會問機器人的殺手級應用在哪?他的回答是,「機器人本身就是殺手級應用,」因為機器與自動化,就是能改變生活的應用。

緯創日前宣布,與台灣微軟、輝達、三菱電梯、崇友等業者合作,將旗下三款服務機器人導入旅宿服務應用。

緯創共同總經理沈慶堯表示,「服務型機器人商機一定會起飛」,服務機器人發展超過十年,很多業者都已投入開發,隨著AI、5G通訊和IoT等技術趨於成熟,現在更是好時機,能針對不同應用場域的痛點找出解決方案。

廣達集團旗下達明,也已躍居全球第二大協作型機器人業者,達明董事長何世池認為,隨著疫情過去,未來協作型機器人產業每年仍有10%到20%年增率。

鴻海集團旗下法博智能移動日前宣布推出自主移動機器人(AMR)與群機自主解決方案,是全球第一家以跨品牌系統整合為核心的「企業級機器人管理平台」。機器人產業更是鴻海3+3策略中,將發展的未來三大產業之一。

除了達明已在協作機器人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台達電自動化事業營收也持續上揚;仁寶與新光保全都是台灣智能機器人大股東;緯創則已發展出七款不同應用的服務型機器人產品,除旅宿業外,未來將導入如醫療、長照,甚至部分智慧工廠等場域應用。

與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服務機器人,約七、八成都是代理陸製產品不同,這些本土電子大廠布局的機器人都以自製為主。主因在於如果要做為基礎建設的服務機器人如巡檢機器人,零組件必須排除紅色供應鏈;美中貿易戰下,業者若是要拓展歐美市場,客戶恐將要求零組件不能有陸製品。

其實人型機器人開發既燒腦又燒錢,近年「異形」機器人則大行其道,也就是因應功能別只有機器手臂的,如工業機器人、醫療機器人,或是沒有四肢的服務機器人,主要是進行人機協作,協助人類減少各種勞力,其實不需要「人」的外形,甚至「三頭六臂都可以」。

尤其先進國家持續面臨高齡化、少子化,隨之而來的缺工問題,機器人成了重要的解決方案;疫情期間為了「零接觸」,服務型機器人更是大行其道。

(聯合新聞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