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後疫情年代 金融業邁向永續的關鍵之鑰

  • 臉書
  • twitter
  • 分享到噗浪Plurk
  • 友善列印
  • Email

資誠金融團隊訪問22位金服業領袖 剖析成功的經營思維與策略 供產官學參考

【康堃皇/撰稿】
在後疫情年代,在全球供應鏈重組、金融政策鬆綁、資金回流台灣帶動實質投資的局勢下,台灣金融業的未來如何發展?面對數位科技的浪潮以及純網銀開業在即,台灣金融業又如何啟動數位轉型,為台灣產業經濟帶來新的契機?

資誠金融團隊自2015年以來,每兩年針對台灣金融業企業領袖進行深度訪談並將內容整理成冊發布報告,在《2020資誠台灣金融業企業領袖調查報告》中,資誠訪問了22位台灣金融服務業企業領袖,萃取出領袖們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下的經營思維與策略,提供產、官、學界作為參考依據。

這次將分成三個系列分別連載這些企業領袖的前瞻觀點,主題包括:數位金融、監理科技、永續金融、資產管理、人才,以及台灣金融業未來的展望與機會,以下排序依各議題受訪者姓名筆畫。(系列三)

金飯碗新定義 提升員工數位力

中國信託銀行董事長利明献
「在VUCA(Volatility易變、Uncertainty不確定、Complexity複雜、Ambiguity模糊)時代下萬事都模糊不清、甚至有諸多矛盾之處。過去在學校與政府計畫下所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半衰期快速縮短。一年前所學的知識,在一年後的應用,可能剩下不到一半。「摸著石頭過河」已成為常態,因此除了知識技能之外,營造足以滋養未來數位人才的工作環境,絕對是金融業首要發展重點。」

券商公會理事長、元大證券副董事長賀鳴珩
「有鑒於我國金融機構長年代銷境外理財商品,造成財務工程及理財人才大量外移,資產管理規模及管理費亦未能留在國內,將鼓勵證券商自製理財商品,藉此培養及留住台灣金融商品工程人才,讓國人的錢交給自己人打理,達成進口替代、創造就業。」

兆豐銀行總經理蔡永義
「員工的責任感與果斷力需靠後天培養,因此年輕人應積極爭取外派機會,增加閱歷,判讀才會更加全面化。有鑒於此,語言能力也應成為金融機構招募人才的重要考量之一,除了滿足外派人力需求,也可以因應國內增設雙語分行之需求,提升國際化之專業品牌形象。 」

統一證券總經理蔡森部
「證券業正處於交易電子化、服務數位化的時代,如今由於網路及手機開戶、下單便利性提高,漸漸取代營業員人工接單的服務,使得證券商需具備多元化產品及業務,且營業員也必須提升財富管理商品能力。因此,不論是前、中或後台人員,都必須從策略或商業模式改變重新配置並加強訓練課程,以便所有人員都能成功躋身數位轉型之列。」

聚焦優勢 金融業發展空間大

渣打銀行總經理林遠棟
「台灣政府積極發展離岸風電和再生能源,而國際代表性的科技龍頭也先後來台投資,相當看好台灣未來的科技環境也很重視台灣人才,因此,只要方向正確,台灣的金融業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星展(台灣)銀行總經理林鑫川
「台灣的銀行應朝多元化發展,銀行數量的多寡不是問題,而是需要找到自身的優勢進而開發各自的特色,台灣的創意及交通建設的技術是很好的突破口,如果台灣能夠妥善地整合資源、聚焦發展,就能創造新的契機。」

瑞銀集團台灣區總經理陳允懋
「金融資產管理中心是一個串聯金融流動的供應鏈中心,不代表資金一定要留在台灣,資金必須要是可以流動,但關鍵是這些資金要由台灣的專業人才協助管理。只要這個迷思可以打破,台灣有充分的機會發展成為一個金融資產管理中心。」

中國人壽總經理黃淑芬
「導入IFRS 17並不僅僅只是「合規」, 業者可以也可以藉由導入的過程,更有效率的運用營運中累積的數據與資料;因此,公司內部成立專責小組,包含精算、財務、會計及資訊部門,透過緊密合作與多元化專業交流,希望藉此讓公司未來的運作與決策更加精準而有效率。」

(聯合新聞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