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董座王紹新專訪 信邦三領域發力 衝刺藍海

  • 臉書
  • twitter
  • 分享到噗浪Plurk
  • 友善列印
  • Email

闢新利基 鎖定AI機器人、無人機、半導體設備應用 賺創新財 新產品訂單湧入 產能很緊 營運逐季成長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連接器暨連接線大廠信邦擴大衝刺新藍海業務,董事長王紹新預告,鎖定AI機器人、無人機、半導體設備等應用,將是推增今年業績主力產品,看好2024年營運將逐季成長。

信邦是連接器與連接線產業的績優生,截至2023年連續14年業績創新高,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18.47億元,年增2.3%,每股純益7.69元,獲利、每股純益都是公司成立以來同期最佳。

信邦自2010年以來,徹底執行藍海策略。王紹新指出,今年鎖定AI機器人、無人機與半導體設備等當紅應用,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今年GTC大會展示的AI機器人,基本上都是信邦的客戶。法人看好,信邦今年可望賺逾1.5個股本,挑戰連續15年營收改寫新猷,在競爭激烈的連接器與連接線產業繳出佳績。王紹新日前接受本報專訪,以下為訪談紀要:

問:目前產能狀況?

答:目前產能只能用「很緊」來形容。信邦一直不斷有新客戶進來,而且不少客戶有很多創新產品想做,只要比較難生產的品項,就會來找信邦,也因此,我們可說是永遠在面對產能吃緊的問題,很傷腦筋。

雖然信邦一直透過自動化取代部分人力,但是缺工沒有答案可解決,主因信邦做的都是客製化產品,無法像從頭到尾都是自動化的流水線一樣。我們只能在製造過程中,有一些工站可以走自動化,但是沒辦法全部的生產線流程都自動化。

競爭力強 價格比歐美便宜

若是連接器還比較容易達到高度自動化,因為是硬的,但線材較軟,自動化抓不準。信邦不是只靠一、兩個客戶撐起生意,我們的客戶與產品都非常分散,無法依靠單一產品大量生產。

問:現在有哪些創新產品訂單?

答:包括AI機器人、行動裝置、機器手臂、運輸工具、機械狗與無人機等都有。無人機全世界發展很快,台灣也在走這條路,信邦的無人機主要是商用,尤其用在物流(例如亞馬遜),供應品項以連接器與線材為主。

機器人要求輕薄短小,一旦連接線太長,就用影響機器人運作,而且還要耐高溫,這些信邦產品都有優勢。至於AI機器人則是手臂要動,彎折次數要高,要可以耐久,我們與投資的公司正淩一起搭配這樣的零組件,若是歐洲品牌會很貴,一旦找信邦處理,就可以降低一些成本。我特別要提一下AI機器人,因為缺工,利用AI機器人可取代工人,今年將開始測試,上次黃仁勳在輝達GTC大會講機器人的時候,後面排了一堆人形的機器人,至於為何是人形?因為要像人,會有知識。

要打造機器人很不簡單,例如要機器人拿蘋果,除要有感應器,還要有很強的算力,在非常短的時間算出感覺與動作,所以,AI機器人算力要夠強,黃仁勳後面的機器人,基本上都是信邦客戶,機器人可走路,可搬貨,這需要去算重心、平衡,這是AI機器人與一般機器人不一樣的地方。

在機器人產業中,連接線與連接器要夠輕,又要耐高溫與防震,目前信邦與歐洲同業競爭,歐美廠商的價格很貴,交期又長,信邦則是價格有競爭力,交期較短,客戶滿喜歡我們的,因此有新的連接器需求都找信邦。

優化產品 做出最輕連接器

問:半導體設備、無人機都正當紅,信邦在相關領域有什麼布局?

答:我們協助半導體設備廠商,不僅做線材、連接器、PCB、小模組、中模組,甚至整個機櫃都要我們做。不過,要做整個機櫃也不容易,因為生產基地就要2,000坪,信邦也會想盡辦法克服協助客戶解決問題。

無人機更是學問,因為傳統小連接器,重量約150到200公克,但客戶還是嫌重,甚至很不客氣地說:「我的無人機是要載貨,不是要載信邦的連接器」,信邦把連接器重量減半,但未偷工減料,現在我們最輕連接器僅2公克,客人覺得不錯。

無人機送完貨要飛回來機場,必須要換電池,因此,充電站也是商機。

無人機、半導體、AI機器人,今年展望都會不錯。機器人剛開始量不大,但是我們做進去了,會慢慢上來,AI機器人是主軸,讓客人知道,我們怎麼解決連接器、連接線,甚至做到PCBA。

另外,有一個半導體客人要AI伺服器機櫃,今年需要150台,明年500台,是半導體設備廠,一台幾十萬美元,我們還是要做差異化,不能跟電子五哥比AI伺服器。

(聯合新聞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