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霹靂國際多媒體引領組織改造、將老品牌推向國際

  • 臉書
  • twitter
  • 分享到噗浪Plurk
  • 友善列印
  • Email

霹靂總經理黃亮勛 數位轉型創藍海

【陳碧雲╱撰稿】
挾黃家布袋戲第5代之姿,霹靂國際多媒體總經理黃亮勛從編劇、製片等第一線工作起家,多次主導跨國合作案,將霹靂品牌推向國際。去(2019)年9月,甫接下總經理一職的他,就積極進行組織調整,目的是,帶領霹靂這個老品牌踏上數位轉型之路。

時間倒轉回2010年。雲林土庫片廠的一場大火,雖然燒毀約500尊戲偶,損失達新台幣近億元,卻意外讓原先不想接班的黃亮勛,重新思考自己與布袋戲之間的連結與責任,以及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因此,他決定在服完兵役後進入霹靂接下重擔。

跨國合作 成功打開國際市場

但這條路並非一帆風順。為了替霹靂尋找國際優勢與出口,2015年,黃亮勛打造全球首部台灣產製的3D偶動漫電影《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卻因目標觀眾定位不明,認賠近新台幣2億元。

不過,黃亮勛從中吸取教訓,體認到分眾的重要性,2016年推出台、日跨界合作的奇幻武俠布袋戲劇作《東離劍遊紀》,便鎖定喜好動漫的觀眾。有別於前次的挫敗,此次開播不但6,000萬元成本全數回收,霹靂股價更因此飆漲。

有了成功經驗,黃亮勛更將觸角延伸至歐美國家。2019年推出《霹靂英雄戰紀之刀說異數》,順利登上網飛(Netflix)國際串流影音平台,將布袋戲文化一口氣推廣至逾190個國家。在其深耕海外市場的努力之下,霹靂海外營收的占比,一口氣從2014年度約1%,跳升至2018年度的16%,足見其成果。

儘管海外市場取得成功,但回到國內,黃亮勛要面對的,是盜版猖獗、民眾收視習慣改變與霹靂粉絲老化的挑戰。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數據戰。

「越晚打,越容易被邊緣化,」黃亮勛指出。其實,正如同多數零售業者的思維,越了解粉絲,越能推出適合他們的產品,培養出一群「鐵粉」,對公司的營收、獲利貢獻更有幫助,例如,他就改變線下活動的形式,從以前的表演轉變為片場導覽或粉絲聚會,「消費者要的是互動跟體驗。」

善用數據 打造App經營鐵粉

然而要培養出這群粉絲,手中必須有他們的數據與行為,因此,黃亮勛接任總座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組織調整。亮點在於成立「平台營運中心」,旗下設有App開發、社群(含LINE、IG、YouTube與FB)、電商、電視台與數據部等5個部門,協助霹靂進行數位轉型大計。

主因是在OTT影音串流平台、數位網路興起的背景下,依靠DVD租售、超商或平台販賣劇集,與實體門市通路銷售的方式已漸漸行不通,尤其通路商多半是削價競爭,使得霹靂要靠賣版權給這些業者繼續生存其實不易。

因此霹靂的社群經營與App也應運而生,並開始發展YouTube與FB粉絲團等平台的新管道,例如,他們將特定角色拉出來,拋棄IP本位的概念,讓其做出無厘頭的時事評論;或是在FB上用短影音、圖文、互動性直播的方式,增加和粉絲的接觸。

而單純依靠平台的力量,並無法深入了解客戶,「還是要自己碰到客戶才行。」因此,黃亮勛率領團隊打造PILI App,將所有服務整合至App上,1月份上線,屆時官網、電商也會一起改版。

雖然備妥完善的數位工具,但若故事內容本身不吸引人,消費者不買單也是徒勞,特別是面對日漸老化的客群,如何拓展新的受眾,產製讓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有共鳴的內容,就成了霹靂的當務之急。

黃亮勛說,以往受時空背景影響,劇本內容偏重「大我」,例如中小企業的成功故事,創造出許多個人化特色英雄,但隨著時代演進與生活型態改變,現在多半偏重個人自我實現的「小我」,劇本當然也要與時俱進,「以前為了救世界,犧牲一、兩個人沒有關係,現在是為了救個人毀滅世界。」

分眾,也是故事製作的另一大重點。黃亮勛舉例,武俠世界觀的主軸,較適合25歲至45歲的受眾,面對年輕人就需要創作新作品吸引他們的眼球,例如即將於4月推出和bilibili合作的全新IP校園喜劇《天生我才怎麼用》,講述少年李白的故事,就與過往作品風格大不相同。

創新傳承 培育人才做大文創

他也自豪的說,在台灣,能從操偶、拍片、演藝經紀到商品行銷等一條龍全包,將影視當作產業在經營的公司,霹靂可能是唯一一家,「不只是拍布袋戲,而是做文創的公司。」

重點在於,霹靂旗下設有演藝經紀部門,雖然自行培育人才相當耗費時間,成名後就離開者也不在少數,但黃亮勛認為,人才是文創產業的根本,「一定要投資,」包含操偶師、編劇、歌手與聲優等,不怕沒有人來,關鍵是,能否給他們發揮的舞台,而霹靂跨足國際,就能提供他們想要的能見度。

儘管自豪,但黃亮勛也對台灣文創產業餅做不大而憂心忡忡。他認為,文創是人力與資本密集的產業,「網飛市值比台積電低,但面對Disney+的競爭,一年在內容投資170億美元,比台積電150億美元還高,」就可以看出文化投入並沒有比科技業省錢。

此外,他以文創產業中扮演風向球角色的電影產業為例。台灣電影票房每年約新台幣100億元,總市場未增加的情況下,國片的占比卻從原本的一成,一路下滑到僅有7%至8%。儘管2019年上半年共有44部國片上映,但平均下來,每部只有不到500萬元的票房。

有鑑於此,他建議文化部除了用專案補助,支援國片拍攝也可考慮從兩方面著手:第一、師法中國大陸或南韓的做法,限制電影院上映外片的期間,或規定國片上映占比;第二、將補助轉給電影院和消費者,將國片的市場做大。

今年獲頒《安永企業家獎》的「傳承突破企業家獎」,在訪談最後,黃亮勛也表達對《安永企業家獎》的感謝,他指出,每年皆有文創企業獲獎,足見其對文創產業的重視之外,他也自信滿滿地說,今年的霹靂將會釋出更多新氣象。

(聯合新聞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