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循環經濟 Outdoor產業新商模

  • 臉書
  • twitter
  • 分享到噗浪Plurk
  • 友善列印
  • Email

紡織所ITIS研究團隊研究報告顯示、業務成長和環境永續取得平衡才能創造市場商機
 

【台北訊】
受COVID-19疫情影響,日前德國慕尼黑國際Outdoor大展「ISPO Munich 2021」改以線上舉辦,共計545家參展商,結合150個展區和各項研討會,吸引110國31,000多名參與。

紡織所ITIS研究團隊閩潔和巫佳宜針對此展發表一篇「從ISPO Munich Online 2021看Outdoor品牌之循環經濟趨勢」,指出從ISPO Award 2021得獎作品可知「永續」仍為最重要議題,從消除塑膠廢棄物、使用天然替代材料以製造紡織品,到實現高機能產品的封閉循環經濟等各項承諾,Outdoor產業期待透過創新和互相合作來迎接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

一、限塑承諾:隨著永續發展已成為運動和戶外品牌商、供應商及消費者的重要考量因素,社會對減少塑膠浪費和相關環境衝擊的期望,正推動著材料、產品和技術創新,這個變化可以在今年秋/冬使用回收聚酯和尼龍製成的運動和戶外產品中明顯看出。adidas去年已達成50%回收聚酯使用率,最終目標是2024年之前完全淘汰原生塑膠和聚酯的使用;紐西蘭品牌Icebreaker承諾2023年前達成零塑膠使用,並積極推動更加天然的生活方式。

二、閉鎖循環承諾:歐盟循環經濟行動計畫、歐洲綠色政綱以及歐洲紡織品回收中心計畫在歐洲建立5個紡織加工中心,有機會進一步加快業界轉向閉鎖循環的經濟模式。

三、循環經濟合作模式:運動和戶外領域在循環經濟的落實上已有很多合作案例,其中包括品牌商與競爭對手、布料廠和原料供應商以及研究機構和學術機構之間的合作。此外跨專業領域組織也有增加,正找尋各種創新機會,如避免微纖維脫落、開發可再生和低衝擊的布料以及再生科技等。

紡織所ITIS研究團隊表示,近年來面對大量廢棄衣物對環境破壞的批評與輿論壓力,國際品牌已將目光轉向回收、再利用,試圖在業務成長和環境永續之間取得平衡。考量產品在生命週期結束時的去向後,單是採用回收再生塑料製成的材料已不再足夠,國際Outdoor品牌開始以循環設計為核心,尋找更容易回收再利用的單一材料或容易分解的天然材料或生物可分解材料。台灣紡織業宜建構紡織業循環經濟發展合作平台,建造可運作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將有助於紡織業升級轉型進入循環經濟產業鏈,創造更寬廣的市場商機。

(李炎奇)

(聯合新聞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