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市場分眾化 迫使產業轉型、革新

  • 臉書
  • twitter
  • 分享到噗浪Plurk
  • 友善列印
  • Email

電商崛起 帶動零售業進化

【編譯╱廖玉玲】

美國司法部7月下旬宣布準備對科技巨擘啟動反壟斷調查後,財長米努勤表示支持,尤其樂見調查矛頭對準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他說亞馬遜「摧毀了美國零售業」,因此司法部啟動調查是百分之百正確的作法。

一切都是亞馬遜的錯?

近年來只要是與傳統零售業相關的新聞,很少有正面消息,不是哪家歷史悠久的零售業者驚傳破產,就是這個月又有多少家零售店面關門大吉,留下空盪盪的商場。很多人都把矛頭指向電商發展,亞馬遜自然成為眾矢之的,連美國財長也來補一槍。

但彭博資訊專欄作家史密斯(Karl W. Smith)不贊同這樣的說法。他指出,首先,美國零售業非但沒有被「摧毀」,反而依舊活絡,只是型態不斷改變。實體零售業的銷售業績確實停滯不前,但並未消失不見,而問題不是只用「亞馬遜『偷走了』實體店面生意」一句話就能解釋清楚。背後有更大的力量在推動這股潮流,包括美國民眾年齡漸增且口袋漸深後,他們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

以餐飲業如何改變生鮮雜貨市場的例子來看,或許能解釋地更清楚。美國政府針對民眾在家用餐(FAH)與外食(FAFH)的統計顯示,美國人在餐廳的花費,確實隨著收入增加而提高,但生鮮超市並未因此絕跡,依然屹立不搖,到超市購物的體驗甚至更前所未見的多樣化。餐飲業崛起並非沒有帶給生鮮雜貨業者壓力,而是迫使市場分化成不同客群。在光譜的一邊是像Raley's或Fresh Market這類高檔超市,另一邊則是沃爾瑪(Walmart)、Aldi這些平價折扣超市。但瞄準的不論是高階或平價市場,業者的表現都相當不錯,想「取其中」的生鮮雜貨業者反而不上不下。

有趣的是,電商業似乎也讓零售業出現「中空」的狀況,未精準設定客戶群的店家,反而無法有突出的表現。

但似乎沒人大聲抗議,餐飲業的崛起摧毀了超市業。大家都了解,這些趨勢只是反映出美國消費者支配時間的決定。同樣地,電商的崛起並未摧毀零售業,只是忠實地回應美國消費者實際的行為模式。別忘了,亞馬遜雖主宰電商市場,但其銷售額不過占美國零售業整體的5%不到。

美國小企業的創意和動能確實都逐漸下滑,但史密斯認為那是因為社會老化所造成。創業家精神向來是年輕人的專利,年紀較長的消費者則通常對傳統品牌較忠誠,因此不斷老化的美國會壓抑新事業的供給和需求,這點並不會讓人太意外。

因此,史密斯認為,像亞馬遜這種富有創業精神的公司,才是這種經濟放緩問題的解藥。這類新創公司並未摧毀零售業或任何產業,甚至正好相反:他們是在拯救這些產業。

(聯合新聞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