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豐喜從辦桌場拚到美式賣場 甜點王國華麗轉身

  • 臉書
  • twitter
  • 分享到噗浪Plurk
  • 友善列印
  • Email

【記者王郁倫╱台北報導】

台灣烘焙業30多年來從小工廠發展成中央廚房規模量產型態,豐喜食品成立33年正見證了這個發展軌跡,不僅是台灣最早以工廠規模化生產冷凍千層蛋糕的始祖,同時也是有機凝膠食品龍頭,如今這家老牌甜點公司將透過OMO(線上線下虛實整合)計畫,期望2024年營運再攀新高峰。

豐喜1990年創立,創辦人廖憲平當時專注凝膠食品加工,以雞蛋布丁起家,如果收過喜餅、團購過蛋糕,幾乎不可能沒吃過豐喜的商品。只不過,最初廖憲平有豐富的食品工廠管理經驗,但沒有品牌知名度,開發的產品在超市上架銷路不佳,廖憲平因而決定轉攻學校營養午餐及外燴市場,也就是婚宴流水席最後一道甜點「大布丁」,順利攢下第一桶金。

創業做布丁 攢下第一桶金

但外燴市場對布丁價格敏感度高,競爭者紛紛冒出頭,利潤愈來愈薄,2020年之後豐喜改投入專業代工市場,幫國內大型喜餅品牌生產禮盒中的果凍甜品,包括金格、郭元益、禮坊、老行家、里仁及許留山都是客戶,豐喜也成為喜餅禮盒幕後的隱形冠軍。

而跨入千層蛋糕市場,卻是因為2007年一次意外。中秋節一向是甜點業傳統旺季,但當年豐喜食品的一家果凍大客戶無預警抽單,讓20%業績瞬時真空,董事長廖憲平痛定思痛不單以代工為生,剛好他有定期參觀日本食品展習慣,2003年開始進口機台生產蛋皮賣原料給烘焙業,由於生意不錯,2006年進一步開始研發自製千層蛋糕,這次客戶抽單,也讓他在跟股東討論後,2008年創立品牌「塔吉特」千層蛋糕品牌,不願只做代工生意。

由於冷凍千層蛋糕吃起來就像冰淇淋,口感好,搭上當時的辦公室網路團購熱,讓「塔吉特」品牌一砲而紅。

當時烘焙甜點多是單店經營,塔吉特藉由機器製作餅皮,搭配師傅手工蛋糕製作,冷凍物流直送消費者手中,工廠規模生產讓年銷量節節攀高,成為台灣第一個工廠規模化生產千層蛋糕的始祖,打出知名度後,為進一步擴張業績,塔吉特直營門市也一家一家開,目前全台12個據點。

五年前,塔吉特在雲林工廠旁成立雲林塔吉特觀光工廠,首創透明生產流程,讓消費者參觀的方式,搭配手做體驗,強化品牌形象,拉近消費者的距離。

只不過,豐喜初期是由一組團隊經營塔吉特電商,一組團隊負責門市經營,由於線上會員跟線下門市沒有串接,往往使得電商會員到門店消費時,無法即時找到資料,為提高線上線下導流與會員經營,豐喜近期與市場行銷公司合作,串接線上與線下會員資料,將改版電商平台打造以會員為核心的用戶體驗。

食安有口碑 漂亮拿下肥單

豐喜行銷業務部經理廖柏凱表示,過去網站接到訂單會下給工廠生產,最後由工廠直接出貨,塔吉特電商客製化蛋糕特色是可以一個8吋蛋糕選擇四種口味組合,但工廠習慣大量生產,無法負荷過多的口味組合,也使官網下單過去卡在口味選擇不多,但隨OMO資訊系統串接,未來門市將支援個人化客製蛋糕口味組合工作,網路下單由門市直接出貨,線上線下合作,電商的千層蛋糕口味組合將更多元,也有助於強化門市服務。

目前豐喜營收中,30%來自門市與電商,而另有一大塊業績來自B2B,其中,好市多(Costco)是最關鍵一役,其次海外市場也貢獻三成,通路多元。

原來,廖憲平一直期望能把果凍賣進Costco通路,但由於Costco對食品要求嚴格,過去豐喜業務主管評估工廠條件後就打退堂鼓,但廖柏凱升任業務經理後認為值得一拚,他先找廠長溝通,要求工廠可以配合客戶的要求,鼓勵團隊進步,「能賣進美式賣場代表工廠能力非常優秀。」廖柏凱說,這等於向外界證明豐喜的生產實力。

廖柏凱指出,客戶對工廠的稽核非常嚴格,但一旦合格,訂單量也非常大,最後團隊通過稽核,成功在2021年讓果凍賣進Costco,也讓業績三級跳,2022年營收突破2.2億元,2023年更朝3億元歷史新高邁進。

打進Costco通路的意外之喜,讓豐喜跟其他客戶談合作時容易得多,因為等同於工廠已經通過最嚴格的評鑑,這也讓廖憲平在董事會及股東會報告中都不忘提起廖柏凱這個戰功,目前果凍業務占豐喜營收約35%,未來期望能持續成長。

堅持以台灣小農在地水果製作有機果凍,以及以高食安規格優化生產設備,製作冷凍千層蛋糕,讓豐喜在食品業中逐步站穩腳步,接下來他們將強化會員服務,完善跟消費者接觸的最後一里路,把這家33年品牌再傳承下去。